体觉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数据分析

文章内容

奥运会紧张_奥运会焦虑的例子

tamoadmin 2024-09-29
1.宁泽涛在里约奥运会表现不佳,听说和他患抑郁症有关?2.选手失利遭“网暴”有违奥运精神3.奥运·专访 | 石宇奇:感谢一直没有放弃的自己4.焦虑感是如何产生的

1.宁泽涛在里约奥运会表现不佳,听说和他患抑郁症有关?

2.选手失利遭“网暴”有违奥运精神

3.奥运·专访 | 石宇奇:感谢一直没有放弃的自己

4.焦虑感是如何产生的?

5.奥运冠军全红婵背后的守护者们

宁泽涛在里约奥运会表现不佳,听说和他患抑郁症有关?

奥运会紧张_奥运会焦虑的例子

根据目前的宁泽涛所透露的是的确好像和忧郁症有一定的关系的。因为在里约奥运会过后宁泽涛真的因为抑郁症在医院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治疗。抑郁症是一个长久的累积而形成的疾病,所以说宁泽涛在里约表现不佳和抑郁症有关还是有可能的吧。

我们来看一下宁泽涛这几年的经历仔细分析一下的话说他患了抑郁症也不无可能。2015年,宁泽涛在喀山世锦赛拿到男子100米自由泳金牌,成为第一个在百米自由泳项目里游进48秒的黄种人,从此进入大众视野,备受追捧。2016年,由于受到各种场外因素的干扰,训练质量并不如意,里约奥运会,宁泽涛100米自由泳名列第12,50米自由泳排在第30。当时被看好的宁泽涛表现成这样的确是有很多的人难过甚至骂他。到了年底,央视纪录片揭示了奥运前一个多月宁泽涛的经历:饭卡被消磁,让他搬离运动员公寓,调离主管教练,不让他进行系统训练、诬陷涉药等……这让原本在奥运会后非常低调的宁泽涛,再次走在了风口浪尖。这样的话很可能患上抑郁症。

而且宁泽涛自己透露在2017年争议最集中的阶段,“除了体重急速下降,还开始出现重度焦虑的状况,最终被医生确诊为轻度抑郁症。”宁泽涛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而他的父亲却只能在医院外不远处找了家宾馆住下,提心吊胆地守着他。伴他一路走过来的老朋友表示那段时间,宁泽涛“只一个字,‘忍’,就这样生熬过来。”所以说宁泽涛还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这么看来的话宁泽涛在确定为抑郁症的时间和里约差的还是比较远的,所以可能长时间压力导致宁泽涛在里约有一定的抑郁情绪,最后发挥失常。但是无论如何现在的宁泽涛已经退役了,我们没必要再去追究这个问题了,祝他安好吧,毕竟他也付出了很多。

选手失利遭“网暴”有违奥运精神

7月25日,新浪微博社区管理官方微博@微博管理员发布公告,因部分账号在评论区对我国奥运选手进行恶意诋毁、侮辱攻击,造成恶劣影响,依据相关规定,对33个涉事账号做出禁言90天至180天的处置,同时清理攻击评论35条。(7月25日《每日经济新闻》)

 24日上午,在东京奥运会上,我国选手王璐瑶在无缘女子射击10米气决赛后,发微博自嘲:“各位抱歉,很遗憾,我承认我怂了,三年后再见吧。”没想到,这条微博却遭到众多网友的挖苦嘲讽,有人指责她失败了不好好总结,还有心思晒自拍;有人质疑她“太想红了吧”;还有人挑她用“怂了”这个字眼;也有人批她自拍照穿的是睡衣,等等。

 一位运动员,因失利发了一篇道歉与自嘲的微博,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且微博内容既无政治问题,也无推卸责任的意味,同时没有任何道德上的瑕疵,却遭到一些“键盘侠”拿着放大镜恶意诋毁、侮辱攻击,实在令人不解。

 运动员参加体育竞赛,依靠实力取得好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依靠赛场体现拼搏精神,只要运动员尽了全力,即便成绩不够理想,也不应该求全责备。实际上,每个运动员都希望自己拿冠军,但是优异成绩的取得,与本人的竞技水平、平时的努力程度、比赛时的身体状态以及心理素质等都有关系,并非想拿冠军就能拿到冠军。拿冠军当然是好事,不过,即便拿不到冠军,也要予以充分理解与尊重。

 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正确看待竞技体育的输赢,“唯金牌论”早已成为落后的观念,对于逐渐强大自信的我国而言,早已不再依靠体育金牌来彰显影响力与自信心,而是将重点放到全民健身上来。再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赢得起也要输得起,就是说,要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输赢。冠军只有一个,得之则喜;得不到,天也塌不下来。

 仔细分析王璐瑶的微博,其中既有“各位抱歉,很遗憾”的道歉话语,也有“三年后再见吧”这种毫不气馁、从头再来的坚毅品质,这不正体现出坚韧不拔、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的体育精神吗?一些网友为什么看不到这种精神品质,而仅仅看到她的“失利”“失金”呢?王璐瑶向网友袒露心胸,本来是想通过倾诉的方式纾解自己的压力与自责,但没想到却迎来一场网络暴力,可见,一些网友对不起王璐瑶对他们的信任。

 现代奥林匹克精神是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而今年国际奥委会将奥林匹克格言定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但是,针对运动员的网络暴力与这一精神完全相悖。需要看到的是,这种网络暴力不仅仅针对王璐瑶,其他失利的运动员也遭受过不同程度的讥讽。这种“网暴”行为不仅起不到督促运动员拼搏进取的作用,反而增添运动员的焦虑心态以及思想压力,对于运动员的赛场发挥有害无利。在目前奥运圣火正在熊熊燃烧的时刻,对于这种“网暴”现象必须予以足够警惕,坚决制止。(曲征)

奥运·专访 | 石宇奇:感谢一直没有放弃的自己

中国羽毛球队

作为国羽男单的中坚力量,因伤病沉寂已久的石宇奇,最终以八强的成绩,结束了自己的第一次奥运之旅。

由于同组的苏里南选手欧皮提确诊新冠被迫退赛,在2-0轻取阿贝拉之后,石宇奇便以小组第一的身份跻身十六强。淘汰赛第一轮,石宇奇直落两局、轻松击败了来自印尼的乔纳坦。只用两场球,石宇奇便晋级八强,在短暂而珍贵的上场时间里,石头也在努力地调动自己、适应大赛。

1/4决赛,石宇奇对阵丹麦名将安赛龙,此前的交手记录中,石宇奇始终处于劣势,而后者也是本届奥运会的夺冠大热。面对强敌,受伤病影响的他,难以在场上发挥出自己全部的水平,最终0-2遗憾告负。

“能站上赛场、为国征战,就是很好的事情了。”反反复复承受伤病,支撑着石宇奇走下去的,是对赛场的渴望,和为国家取得荣誉的信念。让我们从专访中,走近石宇奇的奥运故事。

中国羽毛球队

#奥运 专访石宇奇~感谢一直没有放弃的自己!@微信创作者@微信时刻

视频号

Q: 儿时为什么想从事这项运动?

石头 :为了锻炼身体。因为我爸比较喜欢运动,所以他就想让我去练点运动项目、锻炼身体。

Q: 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石头: 我好像没有什么梦想。小时候老师也都会问,但我好像没有什么。

Q: 刚刚得知可以进入国家队时的感受?

石头: 一开始去国家队,那时候是为了去打亚青赛集训,感觉气氛比较凝重,每个人都不怎么说话,好像都有各自的压力,就自己也不太敢说话,感觉不太融得进去。得知能进队的时候还是比较紧张的,怕再被筛下去,可能我危机意识比较强。就只能一直练,通过平时训练去提高自己、化解压力。

Q: 进了国家队会因为使命感产生压力吗?

石头: 刚进入国家队时不太有,那时候还是有些忐忑的,因为其实当时每个人水平都差不多,就是看谁能冲出来吧。里约奥运会结束之后,我开始有一些使命感和责任感,觉得我要在男单这一块拿到一些成绩。

Q: 职业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比赛?

石头: 第一次打汤杯团体赛。之前虽然参加过苏杯但是我没上场。参加汤杯的时候我年龄也大了一些,也算是为队伍拿了关键一分。团体赛的氛围比单项的还是要好一些。

Q: 职业生涯最低谷、最挫折是什么时候?

石头: 其实我没有想到什么很大的挫折,只是每周有那么两天在场上特别不顺。我觉得每时每刻都会有挫折吧,没有特别大的。就算是大家认为我19年受伤是一个很大的挫折,但其实这也是一个事实本身,背后还是会有一些事情,能把挫折转化成幸福感。

Q: 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伤病是比较大的困扰吗?

石头: 受伤对所有运动员来说都是很大的困扰吧。因为受伤就不能进行系统的训练,自己的水平肯定会打折扣。除了一些“非战斗性减员”,比如平时一些生活习惯这种能控制的,其他很多事情确实是控制不了的。那只能一个是预防,还有一个就是说服自己坚持下去,或者是利用这个伤病做一些另外的训练。伤病这种不可控的东西,还是要看自我调节吧。

Q: 过往的荣誉对你来说是压力更多还是动力更多?

石头: 曾经的荣誉对我肯定是有动力的。我觉得之前既然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之后应该会更好。其实恢复期有时候也会看一看以前的球,可能是想找找打球的感觉吧,但我觉得这样也不是太好,因为都是过去式嘛,还是要往前看。对手们也都在成长,荣誉对我来说可能就是,曾经拥有过吧。

Q: 获得很多荣誉后心态会不会发生变化,会更加不想输吗?

石头: 没错,这个是很正常也很普遍的现象。就像自己去和水平相当但是排名比自己落后一点的对手打,你的心理和他的心理就是会不一样。他可能更多抱着去冲击的心态,这时候就需要把自己的位置放下来,放低姿态,想怎么样把这场球拼出来。

Q: 这么多年的运动生涯,自己最大的改变or成长?

石头: 要说成长的话,我的心态更加成熟了,遇到问题不会急躁,能更好地面对困难。改变就是话变多了吧,团体赛之后我觉得我会更容易跟别人沟通,因为要给自己压力、要对团队负责。我原来可能就只做自己的事吧,尽量能靠自己就靠自己,不会和别人有更多深入的沟通。

Q: 站上奥运舞台后,最想感谢哪个时候的自己?

石头: 感谢每一个说服自己坚持下去的瞬间。

Q: 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是什么?

石头: 不要受伤,早睡早起。

Q: 第一次看奥运会是什么时候?

石头: 12年伦敦奥运会,我们中国羽毛球队拿了五块金牌,太强了。

Q: 印象最深的一场奥运比赛?

石头: 16年里约的时候吧,12年的奥运离我还是太远了。16年因为我也作为陪练去了伦敦,其实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

Q: 奥运延期一年,你觉得对你而言利弊如何?

石头: 对我来说肯定是有利的,众所周知,恢复期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如果当时奥运会能如期举办的话,其实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其实奥运还没有宣布延期的时候,越临近奥运会越焦虑,因为总还是会有不舒服、会疼。

Q: 奥运延期这一年你也有新的腰伤和脚伤,你会非常焦虑吗?

石头: 对,一直受伤、一直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疑难杂症,也找不到问题所在,没有办法很好地针对治疗,就等于是在靠自身的恢复力去康复。当然队医也是绞尽脑汁做出了很多努力。对我来说还是比较受挫吧,心情受打击,本来好好的正常开始训练,但是又出现其他的问题,还是会受挫。我就是会周期性地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知道哪疼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拍片子也只能看出这儿肿了,但是具体原因我和队医都找不出来,也找不到办法。也许是我这个身体比较奇怪吧,三次手术以后,可能我的身体形态已经变形了,所以老受伤。

Q: 觉得奥运会上最大的对手是谁?

石头: 所有人都是我最大的对手。

Q: 对奥运结束之后的自己说句话吧?

石头: 还是想对自己说,感谢每一次遇到困难时没有放弃的你。

采访/妍洁文/可可视频/徐峰、馨垚/AFP编辑/可可、妍洁

焦虑感是如何产生的?

一个人的焦虑是怎么来的?一个人的焦虑,实际上是来自于理想状态跟他的现实状态是有差距的。理想状态很高,现实在这里,中间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差距,你这个差距越大,这个人越焦虑,焦虑就这么来的。

焦虑实际上是需求,你这个理想其实就是你的一个需求,所以人就产生了焦虑感。

那么,这个时候,人如果想消除焦虑感,只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把现实提上去,跟理想在一个高度。

再一个方法就是把这个理想降下来。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个故事是狐狸吃葡萄,大家都读过这个故事,狐狸想吃葡萄,蹦了半天,没够着,那怎么办呢?狐狸其实有各种各样的方法,这个时候他焦虑不焦虑啊?很焦虑,因为他想吃葡萄,这是个理想,他的现实是够不着葡萄,那怎么办?有的狐狸就说了,葡萄一定是酸的,酸葡萄心理,他在干嘛?他在降低他的理想。我对吃葡萄的这个动机别太强烈,我对吃葡萄的这个动机降下来,需求降下来,我是不是就不太焦虑了?我的现实情况是我吃不到葡萄,我的理想状态是我想吃葡萄,我如果没有吃葡萄的这个需求了,或者说我吃葡萄的这个需求不强烈了,我是不是就不焦虑了?

这是一种方法,但是我个人不赞成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阿Q精神,就是遇到事儿就逃避。

那么还有别的方法,比如说那边有草莓,我走了走发现,很好,我找了一块草莓地,葡萄我吃不着,我吃草莓吧。好,这是找替代。我们生活中很多人也会这样做,我们在找替代,这是第二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比第一种方法好多了,因为你虽然说那个葡萄是酸的,你说你真的不想要吗?你还是想要,你内心的空虚、那个需求还是得不到满足,他还是会焦虑。这个时候前面出现了一片草莓地,你的需求会得到满足,解馋了,这是第二种方法。

第三种方法,狐狸开始从此训练撑杆跳高技术,哪国的撑杆跳的这个杆子比较好?拿了一根中国制造的一根撑杆跳过去,摘了一个葡萄。他在锻炼自己撑杆跳技术的过程当中,实际上他就是努力的让自己的现实慢慢提上来,我推崇这种方法。

因为你如果有需求,很好,我们经常说教育孩子要有远大目标,你想吃葡萄,你是不是就有一个远大目标?就像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为什么癞蛤蟆就不能想吃天鹅肉呢?我想一想还是可以的,对不对?癞蛤蟆都是可以吃天鹅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是一个目标。那这个目标你现在达不到,没有关系,你可以把它分解成小的目标,然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去寻找它,比如说我先去寻找能够很好的做撑杆跳,跳高杆子的材料,我把这个材料找到了之后,我再锻炼自己的体能,然后我再去训练自己撑杆跳的技术,然后你的能力提升了,将来他不吃葡萄的时候,他还可以去参加一个奥运会。

这是一种方法,他还可以做,他可以用爬上去去摘葡萄,然后他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没事的时候,他可以给别人做家具,当个木匠,这也挺好是吧?这就是一种消除你的焦虑感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了。

他还可以再高级一点,比如说,从此狐狸当了一个科学家,从此开始培育葡萄在地上长,像西瓜一样,在地上长,别在架子上长,如何去培育这种技术?最后他变成了一个农业学家。狐狸就发达了。

所以你看这些情况,焦虑是有好处的。只不过如果这个人只是焦虑,只陷入到情绪里不可自拔,那就是糟糕的。人需要有焦虑感,人怎么能没有焦虑感呢?你饿了,你都不焦虑,我们不就变成那个笑话里边的那个傻子了吗?有一个懒汉,他妈要出门,给他烙了一张大饼,挂在脖子里,回来之后发现照样饿死了,为什么他只咬能咬到的那部分,他都不知道转一转。如果说我们不焦虑,我们就变成这个样子了。那么,焦虑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好处的,他可以给人做事情的动力。如果说这个人只焦虑,那就完了,这是一种婴儿般的思维模式。我们生活中这种人很多,遇到事儿之后不想办法,怎么办呢?哭天喊地,我无能为力,天都塌下来了,这个是一种心理不成熟的表现。心理成熟的表现是什么呢?我会积极的去想办法这种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其实特别的重要,所以说,我们其实要有一种成年人的

我说过,成年人的世界可以只有三个词就行了,明确目标,制定计划,积极行动,就可以了。剩下的你需要做的就是不停的科学的制定计划,不停的行动,就完了,你所有的目标你都是可以做到的,就是这么简单。关键是我们不要懒,我们不要怂,我们解放思想,就可以去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就是这个道理。

有个笑话,论青蛙和蛤蟆哪个更好,哪个更优秀?最后的答案当然是蛤蟆。青蛙坐井观天,没啥志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目标远大。所以最后这个青蛙蹦到了锅里,成了我们桌子上的田鸡,蛤蟆上了我们的柜台,成了我们的财神,我们的嘴里都含着铜钱不停的给你往外吐。当然这是个笑话,但是不是很有道理吗?

奥运冠军全红婵背后的守护者们

北京时间8月5日下午3时,东京奥运会跳水项目女子单人十米台决赛正在进行,中国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开始做准备。

全红婵7岁学跳水、11岁进广东队、13岁进国家队、14岁成为中国队最年轻的选手,像一匹蒙着眼罩的千里马,不知周遭地出现在世界顶级跳水赛事上。

在前4跳中,全红婵凭借干脆利落的动作、极小的水花已经被观众记住。其中教科书般、令竞争者感到绝望的满分两跳,让解说员毫不吝惜地将之称为“多年难遇的天才”。

第5跳将决定比赛的名次。全红婵起跳的瞬间,场馆的观众放缓了呼吸。德国一个电视台这样播报:“彷佛世间最容易的事一样,优秀的曲腿腾跃、漂亮的上升、卓越的入水……老实说,我真的不知道,这还有什么可以扣分的地方。”

7名裁判里,6名给出了10分,1名给了9.5分。满分。解说员激动地说:“在跳水界,这就是天花板。”

最终,大屏幕上显示全红婵决赛总得分466.02分。胜利的号角已吹响。

这个来自广东湛江的小女孩,被加上无比耀眼的金色冠冕。教练用力地将她举起,全场尖叫、欢呼。被举起时,她有些不知所措,后来她说,自己的胳膊被举得有些生疼。

成名如此之早,又如此之快,以至于全红婵夺得冠军的那一刻,世界还不知道如何待她:惊喜,或是狂热。

跳水界的老前辈们对全红婵给出一致好评。中国第一位奥运跳板跳水冠军、“跳水女皇”高敏,将全红婵形容为“老天给世界跳水界的礼物”。

起初,每天上千人围在全红婵远在雷州半岛的老家湛江市麻章区迈合村,拍照、直播。企业老板们要给全红婵送现金、房产、小卖部,全红婵的父亲分文不收。网友寄来的辣条,被放到迈合村村委会,村委会告诉快递员全部都原路退还。

“保护全红婵!”有媒体呼吁道。她只有14岁,未来的路还很长。人们应当小心翼翼地待好这颗钻石,不要用非理性的过誉将其捧杀。

高敏写到,在生长发育期和技术力量交替的过程中,对全红婵来说就像走钢丝一样,所以她目前除了要消化荣誉以外,还有很多坎需要去面对。

而喧嚣之外,有群人默默地站在远处。他们注视着全红婵,像在守护着一只正在放飞的风筝。正是他们一个接一个地交递线轴,这只风筝才能够飞得更高、更远。

1 后盾

8月9日傍晚,迈合村恢复了旧日的平静。干完农活的全红婵父亲,和村民坐在村委会的院子里,用外地人几乎听不懂的雷州话唠家常。

前几日,来全红婵家扎堆做直播的网红一茬接着一茬,导致外界通往迈合村的路被堵得水泄不通,给村民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还有的企业、网友,给全红婵寄来了辣条,全红婵家人拒收。寄件人说,那就放到村委会然后分给村民吧。村干部告诉快递员:不收,全部原路退回。

涌来的人太多,村民小组组长碰头商量决定:封村。迈合村三百多户,多数年轻人外出工作,但在家务农的年轻人,有时间的都积极做起了志愿者。

他们在各条通往村子的道路边设防疫点,禁止非本村村民随意进入。被批准进入的人,要逐一登记身份信息和测量体温。

不忙的时候,这些迈合村的年轻代表,会在短视频平台上跟网友直播互动。有网友问起全红婵家的情况,一个稍胖的、坐在摩托车上的志愿者说,“这个就不用大家操心啦,村里和政府一直都很关照她们家。”

全自华是全红婵的“伯伯粉”。自得知全红婵进入广东省队后,只要她被广东省派出去参加比赛,他都要认真反复观看。

他对全红婵的风格颇为赞赏,动作干净利落、跳得美极了,“很不容易的,每天爬上跳下地训练,才达到这样的效果。”

全红婵拿到东京奥运会跳水运动员选拔赛第一站冠军后,回到村里,在家待了两三天。全自华很高兴,即便是同一个村的,他也难得有机会见到这位小姑娘,于是去找她合了影。

全自华还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专门向村里申请了十万元奖励全红婵。“她家条件相对困难一些,2018年我当村干部的时候,给她家申请了低保。给她发十万块奖金就是为了鼓励她,去拿到更多的冠军,不要有后顾之忧。”

全红婵父亲比全自华小,他有着典型的雷州人长相,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穿着三色短袖上衣。全红婵长相随她父亲,全自华开玩笑说,“但她比她爸爸好看太多了。”

全红婵父亲听完直乐呵。女儿夺冠后,他的电话响个不停,以各种理由找他的人也多了不少。白天他在地里干活,一通电话打进来,他又要往家里赶。

他和女儿的别离多过相聚。全红婵7岁进入湛江市 体育 运动学校(简称湛江体校),他就算把女儿托付给学校和教练了。

全红婵在湛江体校训练时,因为家离学校近,可以一周回家一次,他或者妻子会开着电瓶车去学校接女儿。后来,女儿进入广东省队、国家队之后,一年都难得回来一次。比赛时,女儿不能跟外界联系,他也只能通过新闻了解女儿的消息。

2020年10月,东京奥运会跳水运动员选拔赛石家庄站半决赛,全红婵发挥有些失误,全红婵父亲看在眼里,“听她说,去石家庄不熟悉跳台,半决赛的时候很紧张。后来听教练的话调整了心态,决赛就发挥正常了。”

这些年他从来没听过女儿抱怨训练的辛苦。别人夸他女儿是个天才,他摇摇头。女儿吃过的苦他都知道,但是怕家人担心,除了暗暗心疼女儿,他从不倾诉。

家里老人生病,全红婵妈妈出车祸留下后遗症,他也不敢告诉全红婵。女儿去比赛,他帮不上什么忙,他能够做得好的,就是让女儿安心训练和比赛,不给她添心理压力。

每次女儿跟他打电话,他要反复叮嘱,“注意身体,听教练的话。”

2 伯乐

2014年5月的一天,陈华明像往常一样去五县四区(当时的说法)选苗子。

陈华明是湛江体校的跳水教练,上世纪70年代他服役于八一队,回湛江后转型执教。

来到迈合小学时,正值课间,学生们在操场上打打闹闹,其中一帮小孩正在跳房子,陈华明发现里面有个“炸毛”(形容头发像刺猬一样蓬松)的小孩,弹跳能力还不错,他目测小孩的身长比例,感觉也很合适。

于是,陈华明留了个心眼,悄悄跟着“炸毛”小孩到她所在的班级。

依据陈华明的经验,一年级的小孩还太小,二年级的孩子刚刚好,相对便于培养、管理,所以他偏向于寻找二年级的学生。

这个“炸毛”孩子便是当时正好读二年级的全红婵。陈华明又找了几个孩子一起,到操场立定跳远,测试他们的弹跳和柔韧度。全红婵瘦瘦小小,身高不到一米二,“她跳了一米六几,爆发力非常强。”

于是,陈华明把全红婵和3个小孩的名字报给了湛江市麻章区 体育 局,由 体育 局工作人员给全红婵家里做后续工作。

湛江素来是跳水人才集中地。湛江体校开办于上世纪50年代,是湛江市跳水人才输送学校之一。另一所为湛江市跳水运动学校,那里出了劳丽诗、何冲、何超等顶级跳水赛事冠军。

湛江体校的黄校长说,湛江体校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地区。父母都干农活,孩子耳濡目染,也能够朴实地接受困难的挑战。有些孩子来自城里,训练了一段时间父母一看,孩子黑黑瘦瘦的,心里受不了,就领回去了,“不是说只有农村的孩子才搞 体育 ,而是得先过父母这关。”

全红婵进湛江体校时,除了陈华明,还有三名老教练。这些老教练有丰富的执教经验,对学生品行要求高,也看重基础技能和扎实训练。

湛江体校的条件相对艰苦,露天的游泳池边,跳台跳板风吹日晒到漆皮斑驳,室内的跳板也服役了二三十年。全红婵接受训练时的硬件设施,现在还保持着原样。

被招到 体育 学校的孩子,首先要学的就是游泳。孩子年龄太小,教练给他们绑一块浮板保证其安全,然后让他们在碧绿的泳池里习水性。有的孩子直接被吓哭,闹着要回家。

教练们当爹又当妈,要把他们哄回来慢慢游。全红婵胆子大,她不怕水也不爱哭。陈华明记得,她游了四五天,基本上就学会了。

接下来是长年累月的基本功训练。学生早上6点多钟起床、洗漱、吃早餐、做早操。上午为五节文化课、下午一节文化课。

下午3点钟左右开始陆上、水上体能训练。湛江体校跳水队的训练量为陆上120到150跳、水上70到80跳,先是1米、3米跳板,然后到3米、5米跳台,练着练着,孩子们就不怕了。

他们像一条条黝黑的小鱼,在训练房的弹跳床上,轻盈活泼地蹦来蹦去,再一头扎进泳池绿油油的水里。兴致一上来,他们就报告教练,“教练,我要挑战10米(跳台)。”

陈华明看到了全红婵身上的某些天然优势。比如,她手长脚长,站得笔直,下肢非常有爆发力,跳水水感很好。

跳水水感好,最直观的体现便是运动员压水花的能力。运动员靠下肢爆发力助跑,起跳时膝盖往后顶,身体抛出去后快速垂直入水,水花溅起的幅度就越小。这就是所谓的“水花消失术”。入水受力面积越小,运动员刷地一下进入水中,只是手部感到疼痛。相反就成了“炸鱼”,啪地下去,面部、头部就像被人扇巴掌一样,运动员极其容易受伤。

在 体育 竞技界,刻苦勤奋是运动员的必备素质,天分则是可遇不可求的,它是冠军的加持项。陈华明说:“跳水的好苗子很缺,有天赋的孩子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

同批次训练的孩子难免吵架、打闹,全红婵也不例外。陈华明说,全红婵的性格很外向,且反击能力非常强,有时候会把别人揍哭。被揍的小孩向陈华明告状,陈华明便去拉架,“全红婵很冲,想欺负她连门儿都没有。”

3靠山

湛江体校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学生一个月回一次家。这就意味着来到学校,孩子必须要学会独立。

陈华明非常清楚,孩子离家太早,来到陌生的环境接受 体育 训练,内心深处难免慌张不安。他们年龄太小,不知道孤独的概念,表现出来就是焦虑。焦虑到一定程度就哭闹,如果不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引导,孩子则很难坚持下去。

在跳水队这个大家庭里,陈华明自觉扮演孩子们的父亲角色,“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有个靠山,有了依靠就有了向前走的底气。”

陈华明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鼓励和给温暖,他要求孩子跳完水,要把身上的水擦干净,否则就要着凉发烧,“跳水队的孩子没有太大的问题,爱心就是教练员执教最大的标准,只要孩子感受到了温暖,那一切都好办。”

陈华明不强调给孩子灌输必须要赢的思想,而是给他们做兴趣引导。陈华明告诉他们,一定要相信教练,按照教练的指导完成好每一个动作。哪怕是比赛,只要把平时训练的水平拿出来,大胆放开去跳就行。

2016年,教练郭艺开始执教湛江体校跳水队。郭艺从陈华明手中接棒,训练全红婵这一批孩子。

郭艺是陈华明的学生,2003年他被陈华明挑中进入湛江体校接受跳水训练,随后他进入广东省跳水队。

如果说陈华明是跳水队大家庭的父亲,1996年出生的郭艺就是孩子们的大哥哥。郭艺跟孩子们没有代沟,和他们同吃同住,24小时守护着他们,孩子们也习惯了有事就找郭艺。

在半封闭的体校里,郭艺是连接外部世界的介质。他给孩子们带来了先进的训练技术,还有参加跳水比赛的经验。比如,他最常告诉孩子们的就是,比赛时不要去想对手怎样表现,要集中精力想自己的动作应该怎么做,然后把这些动作发挥好。

全红婵给郭艺最深的印象就是自律,她训练是非常认真的,也不需要老师督促完成任务。到了晚上,全红婵会自觉地练习手臂、腿部等力量再睡觉。

2018年3月,11岁的全红婵被选拔至广东省跳水队。两年后,她又进入到国家队。

4 风筝

风筝,始终是要放飞出去的。

全红婵进到广东省队后,陈华明、郭艺能见到她的机会不多。两位启蒙老师每次跟她联系,更多地是关心她的生活,适不适应新的训练环境。

毕竟对于全红婵来说,湛江体校能给她的,是跳水最基础的技能启蒙训练。而广东省队不论从哪个角度说,都能专业化地将她的潜能释放出去。

全红婵进入广东省队后,一切就按下了加速键。按照陈华明的经验,一般跳水队员基础训练需要7至8年,而7岁开始练跳水的全红婵,从湛江体校到国家跳水队,只用了6年时间。

2020年10月,东京奥运会跳水运动员第一站选拔赛前,全红婵刚学完一整套比赛动作。其中,对于她来说难度最大的是难度系数为3.3的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

陈华明说,这个动作是全红婵的心魔,那时候她学这个动作才两三个月,发挥还不稳定。在这一站的半决赛第三跳时,全红婵因为207C出现失误。陈华明推测,她当时可能角度没找对,打开太早了,最后没压住水花。

石家庄站选拔赛之后,全红婵回到湛江。或许是想念教练了,她回湛江体校进行了力量训练。

这次回来,郭艺觉得她懂事、成熟了很多。在全红婵进入湛江体校后,陈华明陆续招进了全红婵的师妹、师弟,“她惦记着她的妹妹、弟弟,我告诉她你不用担心,我们可以照顾好他们。”

三站选拔之后,陈华明还不敢肯定全红婵能够拿到进入奥运会的门票。但全红婵无疑是幸运的,国家队决定派全红婵出征奥运。

出师速度之快,超出陈华明的预期,“我和郭艺都知道,她的实力肯定是可以的,但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参加了东京奥运会。”

陈华明说:“如果东京奥运会在2020年举行,全红婵年龄不够,是肯定参加不了比赛的。恰好奥运会延期了一年,让她够上了年龄。更没想到的是,国家队做了大胆的决定,用了这个国际赛事经验为零的新人。”

陈华明和郭艺被邀请至湛江市 体育 局,看东京奥运会跳水决赛直播,直到全红婵最后无懈可击的一跳,他俩心里的石头才落地。用对人了。

陈华明和郭艺带出来的这个小女孩,出人意料地变成了世界冠军。他们既激动,又充满担心。全红婵成长发育阶段,必须控制好体重,否则会影响跳水发挥;中国跳水界竞争太激烈,很难说哪天又会杀出一匹黑马,跟全红婵PK……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

夺冠之后,全红婵给郭艺发了张照片。郭艺说,她是在告诉我们,她做到了。

陈华明感觉自己上了年纪,大风大浪都见过了,如今学生能够有所成就,便已是最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