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觉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人物专区

文章内容

为什么国家队不用长胶_国家队为什么不打长胶

tamoadmin 2024-10-18
1.如何判断乒乓胶皮该换了?2.不懂就问,为什么中国乒乓球没有削球手?3.正手 正胶,反手长胶4.林高远作为国家队一线队员,为什么输给业余的雷磊磊5.横板用双面

1.如何判断乒乓胶皮该换了?

2.不懂就问,为什么中国乒乓球没有削球手?

3.正手 正胶,反手长胶

4.林高远作为国家队一线队员,为什么输给业余的雷磊磊

5.横板用双面生胶长胶打弧圈球结合快攻好不好?

如何判断乒乓胶皮该换了?

为什么国家队不用长胶_国家队为什么不打长胶

这个问题,第六人结合自身的体会和其他球友的使用心得,说说自己的看法:

乒乓球胶皮属于易耗品,尤其像是红双喜的狂飙粘性套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附着在胶皮上的粘性元素会慢慢消失,会导致拉球的时候吃不住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滑,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换胶皮了。

对于打室外的球友,胶皮消耗的速度是肉眼可见的。 因为室外的灰尘比较多,加之阳光的照射,胶皮很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粘性会消失的更快。即便对于外套等涩性胶皮,室外的消耗也会很快。坦白讲,对于室外球友,胶皮没必要换那么快,很多业余球友更多的是采用击打的动作,对于胶皮的粘性要求并不高。

对于打室内的球友,胶皮相对来说消耗的会慢一些。 因为室内的环境相对干净,也不存在阳光的照射,打室内的球友对乒乓球有着更高的追求,一般来讲,室内水平也会比室外水平高一些,如果每天都坚持打,一般来讲三个月换一次问题不大。

值得一说的是,不管是室内和室外,在打完乒乓球后,最好用纯净水(切忌自来水)先擦拭干净胶皮表面,然后用胶皮保护膜贴在胶皮之上,这样能更好的保护胶皮,减缓胶皮的损耗,增加使用寿命。 还有对于涩性胶皮,下面的海绵很多是蛋糕海绵,性能比较脆,容易碎边,这个更换频率跟使用习惯关系甚大。对于颗粒性胶皮,相对反胶来说,使用寿命更长,具体更换周期,还是有请颗粒胶打法的球友在下方评论区给出你的建议吧,请不要吝啬吆。

我不怕乒友笑话,要是不打它三年五载就换胶皮,绝对是浪费,绝对不符环保理念!

有人以为我一年打不了几天——错!应该说我一年只有几天不打。如此高频率,拍面早就像滑冰场了,但我就是不换胶皮。因为我认为:只要动作科学,战术对头,就一定能达到自身的最高水平。至于旧胶皮影响战绩,那是微乎其微的问题。

新胶皮拉弧圈确实转,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方的转球,您新胶皮也容易吃转而失误。

专业乒员姑且不论,我这里只敬告“烧拍族”,打球最重要的是动作科学(不是千人一个姿势),凭着这条就能达到您自身的最高水平!若只靠频换胶皮,追逐广告潮流,那是舍本逐末,不捡西瓜捡芝麻。

有人说了,我不差钱——那好,算我这话白说。

预估更换新胶皮的周期,主要取决于使用的时间和训练量的多少。使用时间越长,训练量越大,那么对胶皮的损耗也越大,即便平时使用的频率并不高,乒乓球胶皮的性能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衰减。一般来说,更换胶皮周期为:

如果练习时间为每天1到2小时:大约3到4个月需要更换。

如果练习时间为每天3至4小时:大约1至2个月需要更换。

观察胶皮的表面,如果面胶的粘性几乎消失,或者是面胶完全失去了光泽开始泛白,就需要更换。

观察胶皮下方的颗粒,如果有发生了断裂、变色的情况,也需要更换新的胶皮。

另外,在更换旧胶皮时,建议沿着对角线的方向小心的撕开胶皮,如果用力过猛或者方向不当,就会造成底板面材或者胶皮海绵的损坏,所以应该尽量谨慎操作。

两种方式判断

1)胶面失去了粘性

可以用乒乓球紧贴着胶皮,并且尝试在胶皮上滑动。如果很容易滑动,则表示胶皮老化,失去了粘性,需要更换。

2)海绵失去了弹性

海绵捏着很松,并且能看到胶粒的点状。基本就说明海绵失去了弹性,要更换了。

国家队选手通常三四天换一次,碰到大赛,可能一盘球就要换一次。

业余选手打得多的,两三个月换一次,打得少的,譬如我这样的一周一次的,半年换一次比较好。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同意我观点的请点赞,不同意的可以在下方评论,说出您的想法。

对于换胶皮的问题,这得分几种情况:

首先对于初学者来说,换胶皮的周期应该长一些,为什么呢?以反胶为例,初学者练的主要是动作和攻球,而攻球的核心是撞击,只要球板海绵没有发硬,有弹性有张力,就不需要换胶。当然胶皮表面也要进行些必要的维护,尽量保持胶皮的本来特性,这里就不多说了。初学主要体会吃球的感觉,只要能感觉吃住球,把球打的扎扎实实,就不需要换胶。直到感觉用同样的力量,击出球的质量有所下降时,这个时候再考虑换胶。另外,换胶尽量要换同一品牌同一特性的胶皮,否则以前的训练会大打折扣,甚至会从重练起,因为胶皮的性能对技术的走向有决定性作用。

对于有一定基本功,开始学习拉球并且有参赛经验的乒友们,换胶皮的周期可能要短一些。因为这样的人群打乒乓球的频率更大些,训练强度也大,因此胶皮磨损也较快,尤其是胶皮表面。另外高质量的球对胶皮的性能要求更高些,保持胶皮的特性就很有必要了,而且这类人群普通对球的感觉提高了,胶皮性能下降会明显感受到,当球打不出理想效果时就要考虑换胶了,同时为了比赛出成绩也要考虑换胶了!

长胶相对保持性能的时间要长很多,本人也没有用过,这里就不说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吗!但是宗旨不变:胶皮性能不变就不要换胶。

总之,换胶应因人因时因地而定,不能简单下定义,符合自己实际情况是最重要的,这样换胶既经济又实用,大家说对吗!

换得越快越好。但无机胶水对底板的拉丝伤害较大,灌胶,灌油耗费的时间太长了。

这三个因素会导致换胶皮的时候要下点决心。

爱换就换。随意!

胶皮业余的话100小时-120小时换一次,当然胶皮的保养也很重要,打完球一定要清洁,然后贴好膜,放在阴凉干燥处,就可以。

发钱了,就可以换了。不发钱,那还真还不起。

希望拥有国家队换下来的胶皮,我没钱,是否可以送基层呀

不懂就问,为什么中国乒乓球没有削球手?

中国队有削球手,丁松,武杨等人,现役球员马特也是一名削球手。其实削球作为一种特殊的打法,和正胶、长胶一样,都是国家队保护的。具体表现就是国家队必须有具备这些特殊打法的球员。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中国队没有削球呢,主要原因是削球领先国家队太难了。

削球的反手一般是长胶,不能独立旋转。只有借助对手弧圈球的力量和旋转,将长颗粒削倒,回球才能有很强地向下旋转。切球的力量在于对手拉得越多,切球转得越多。换大球后旋转急剧下降,削球威胁小。一般来说,大部分弧圈球运动员都是结合着落点的变化,通过拉打的方式来处理切球。前弧圈球力量大,旋转强,切手不易切,可以创造机会或者直接得分。与女球员相比,男球员的力量和旋转更强,在男子比赛中很难切球,反击也相当困难。另外,削球成型周期长也是很多球队不愿意培养削球的原因。男性在技术上领先于女性,而女性的技术落后主要是生理条件造成的。

业内普遍认为削球的容错率较低,一个成型的削球手打攻球手,进攻方要难的多。乒乓球削球对运动员的技术要求高,不能有明显的技术缺点。要能应付对方的各种球,让对方在一次又一次地“软磨硬泡”中犯错,最终获胜。所以削球手要很强,一定要顽强,一定要能承受正反手的反复打击,有机会一定能进行战术反击。

总的来说,削球手打比赛并不容易,甚至很难。和那些以反胶为主,侵略性强的球员相比,基本上所有削球手的体型都比较瘦,但眼神比较坚毅,比如丁松,韩国武杨等。因为削球手在场上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所以他要不停地来回跑,运动量远远大于其他球员。

正手 正胶,反手长胶

球友你好。

通过你的描述,我个人认为你并不适合正正反长的配置。

不知道你说的长胶亦可横打是这么认为还是你真的打出了这种打法,我是横版反手长胶,我觉得长胶如果用于进攻的话失误率较高,教练给出的建议是用长胶打乱比赛的节奏,比如在对攻的时候吸一板。如果你反手是反胶并且可以横打的话,我建议你可以试试正手换成长胶试试,不过我认为这样的出路也不是很大,正手不如用正胶。

其实不知道你遇到过没有绝大部分的直板长胶打法并不是单面长胶,而是正正反长的倒板打法,用长胶接球过渡用正胶猛攻或者用长胶进攻以达到出奇不意的效果。这种打法有很多套路可以用,比较适合直板长胶。当年很多世界冠军都是这样,最近能看到的是国家队已经退役的陈晴。另外,民间高手黄建疆是这种打法,你可以上网搜搜他的比赛视频。

如果不倒板的话,这种正正反长的打法可以参照朝鲜运动员金云美,网上她的视频很少,她的打法很有特点,可以借鉴。

欢迎与你交流。

林高远作为国家队一线队员,为什么输给业余的雷磊磊

最大的可能性是雷用的违规的长胶(应该是大颗粒的那种),回球异常怪异,主要体现在挡过去的下旋球异常转,林高远非常不适应。如果是正常直径的长胶挡过去的球,以国家队的发力水平,不可能连续拉不到两三板就吃转下网的

横板用双面生胶长胶打弧圈球结合快攻好不好?

你的说法,没有人用过,估计难以成功。

世界上那么多横板优秀运动员,胶皮都是使用一面反胶+一面生胶;或是一面反胶+一面长胶,而没有单纯的用双长胶、双生胶、和一长一生的。

生胶有何特点?适合怎样的打法?

生胶就是颗粒向上、直径大于高度的胶皮。其特点是击球下沉,搓球旋转弱。由于生胶有减转的作用,因

此特别容易控制球。关于生胶发球生胶由于自身的胶皮的性质(胶皮软,弹力大),发球不如正胶和反胶转,球脱板快,不易产生摩擦。

但同时生胶发球也有两个优点:

1、发转与不转球差异大,使对手判断不清旋转,造成对方失误或本方的机会。

2、落点和弧线怪,落在对方球台时弧线长且发

飘对手判断失误。比赛时如果配合生胶发球一定能

够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563

胶皮比

563-1

胶皮的制造旋转的能力要好一些。

发转球时摩擦越薄,球旋转越强。发不转球时,本人建议加一点摩擦,球有一定旋转,能使对手在接

发球时看不清球的商标,造成对手误判,来争取主动。生胶发长球时,速度要快,落点离球台底线近。对

手不易后退,判断容易失误。

关于生胶接发球

生胶接发球用一个

字形容一点都不过分。虽然本人拜读

N

遍《乒乓世界》里,张晓蓬和李晓东两

位老师的有关生胶打法的文章,我觉得在实际练习中不断体会,可驾御生胶还有难度。

主要有三个问题

1

、借力。生胶在接发球时,处在失控的状态中。胶皮又软,摩擦差,

不住球。如果没有控制好拍

形,回球落点不佳,那就被对方

了。

2

、发力。接发球时不是什么球都可以发力。

条件有三

A

、调整拍形。对于不太转的下旋球,立起拍子

90-100

度左右。遇强烈的下旋发球时,只能仰起拍子

搓摆落点。对于上旋球,拍形保持

60

度。对于不转球拍形保持

80

度左右。

B

、发力方向。对于下旋球,发力以向前为主,少许向上摩擦抵消下旋。对于上旋球,应向前下方发

力。对于不转球,最好加一点向前的摩擦。

C

、发力大小。对于下旋球,发力小一点保证不失误。对于上旋球,越发力越好控制,但不要发死力,

保证力量通过底板传递到球即可。对于不转球,控制为主,发

6

分力就行。

3

、回球落点。生胶接发球后,回长球落点要尽量长,角度大,破坏对手的发球抢攻战术,为自己进攻

创造条件。

关于相持球

相持技术是生胶打法又一个障碍。反胶在相持时,可以制造旋转和弧线。生胶以击打为主,在手法和

技术上没有太多的回旋余地,为避免自己的被动,利用生胶回球速度快,尽量把对手调动起来,以己之长

克敌之短。即使在相持时一般不要退台,保持与球抬

0.6

米左右。否则生胶的威力就要打折扣。

1

、控制落点。落点打长,让对手在移动中击球。生胶回球旋转变化少,高手容易适应,所以要在落点

上精益求精。

2

、变换节奏、积极的相持。在相持时,要主动变线,低质量的来球一定要弹打,转换快,减少相持回

合。

3

、尽量用你正手要解决战斗。

关于防守

防守是生胶难点之三。直接原因是硬件

——

胶皮的问题。但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来克服不足。

1

、防御弧圈球。现在几乎所有使反胶的

A

、防御加转弧圈。

遇强烈旋转的弧圈球时,压拍形,借力向前快带出。也可利用前臂和手腕

一板,相当于直板的减

力推或者压好拍形侧切一板类似推挤;遇旋转弱的弧圈球时,你就可以使用生胶的看家绝活

——

弹击,击

球点在上升后期,用前臂向前下方发力弹击,回球特别沉,弧线又低又直,体现力量克服旋转的道理。对

手只有望球兴叹了

——

命苦啊!!!

B

、防御前冲弧圈。

注意拍形不要压得太大,保持

80

度左右,身体不能离台太近。因为前冲力大,速度快,回球应控制落

点,以借力或减力回球为主,破坏对方连续拉冲。

、防御侧拐弧圈球。

要点是提前做到落点的预判,拍形微微后仰,抵消来球的下沉力量,借力还击。防御弧圈球,不能畏

手畏脚,要拿出

视死如归

的精神,出手果断,积极防御,防过去就让对方接不过来,即使防不过去,也

让对方吓出汗来。在一局球中,你弹、打他、

3个弧圈,对手就要慌了。

本人觉得生胶对付弧圈球时还是有一定优势。

2、对攻球、突击球的防守。攻球和突击球速度快,旋转弱,落点长。防守时,要即使调整站位,注意

退台,不要出现球撞拍的现象。

回击时,调整拍形不象防弧圈时前倾大,能加中等力量合力弹击,回球下沉,造成对手失误。总之,

生胶防守时要保持积极的态势。回防时的落点要尽量调动对手,破坏对手站位,让对手在运动中击球,降

低对方连续进攻的质量或者失误,同时为自己进攻创造机会。

关于进攻

由于更换大球,对方的回球的旋转和速度有所下降,为生胶的打法扩大了生存空间。如果没有掌握弹

击,就不能说你会使用生胶。

1、弹打技术

——

生胶的强项。因为生胶本身的特性,胶皮软,制造摩擦的能力差。如

563-1

胶皮颗粒

又稀又长,有类似长胶的反旋转作用,所以越发力弹打,回球的弧线越平直,而且沉象下旋球似的。弹打

注意两点。 A

、控制击球点。除了象国家队李晓东教练所说的在一个半网高时击球外,我觉得应该在来球的上升后期击球,为什么

呢?

因为来球的落台时的力量可以分解为两个力,其一是向前的冲力,其二是球变形产生的向上力弹

性势能,是它制造了来球落台后的弧线高度。来球落台时弹性势能最大,弹性势能转化为球的垂直势能,

运行到弧线最高点时垂直势能最小。